发布日期:2024-11-04 08:36 点击次数:166
徐悲鸿和蒋碧薇这对昔日爱得死去活来的夫妻,最终却老死不相往来。更让人唏嘘的是,他们的女儿徐静斐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。
到底是什么样的爱恨纠葛,让这对原本恩爱的夫妻走到如此地步?而他们的女儿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?
艺术世家的破碎童年
谁能想到,生长在这样一个艺术世家,徐静斐的童年却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样充满欢声笑语。她的祖父徐达章,在当地是响当当的画家,一手丹青妙笔,画什么都像模像样。父亲徐悲鸿更是厉害,诗书画印样样精通,母亲蒋碧薇也是个才女,写得一手好文章。
按照大家的想法,徐静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,应该幸福快乐得不得了。可事实上每每回忆起童年,徐静斐总是忍不住摇头叹息。原来她父母的感情其实并不像外界想象得那么顺风顺水。
那年徐悲鸿才17岁,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,在宜兴女子学校教书,认识了当时年仅13岁的蒋碧薇。小姑娘长得水灵,再加上出身书香门第,知书达理,一下就撞进了徐悲鸿的心里。
可蒋碧薇早早就被家里许配给了苏州城里一个有钱人家的公子哥,叫查紫含。按理说这门婚事也算是门当户对,可查公子是个不学无术的家伙,在一次考试中还被抓到作弊。
蒋碧薇对他彻底失望了,转头就投入了徐悲鸿的怀抱,可惜家里人不同意,于是两人一拍即合,私奔到了日本。那段时间,可算是他们爱情最甜蜜的时光,徐悲鸿还给蒋碧薇取了个诗情画意的名字,叫“碧薇”。
只是这蜜月期也没能持续多久,两个个性要强的人,婚后在生活和事业上都出现了分歧。徐悲鸿一心扑在画画上,成天泡在画室里,要不就跑到各地去办画展,很少有时间陪伴蒋碧薇。
蒋碧薇一开始还能理解,可时间一长,心里难免会有怨言。二人之间的裂痕就像墙上的缝隙,一开始可能只是小小一条,不注意也看不出来,可要是放任不管,早晚得变成一道大口子,再也捂不住。
很快一个叫孙韵君的女学生的出现,彻底引爆了这个家庭的危机。孙韵君不是一般人,她出身名门望族,祖父是清朝的大官,父亲也当过大官的秘书,更重要的是,她在绘画上有天赋,经常能和徐悲鸿聊到一块去,一来二去,两人就好上了。
一个是名正言顺的妻子,一个是红颜知己的“小三”,徐悲鸿夹在中间左右为难。蒋碧薇又哭又闹,想要挽回丈夫的心,可徐悲鸿这回是铁了心了,甚至想着要和孙韵君私奔。
可怜了年幼的徐静斐,天天生活在父母无休止的争吵中,小小的她哪里懂得大人的感情纠葛,只知道爸爸妈妈不再像以前那样相爱了。每次看到母亲歇斯底里地哭喊,看到父亲冷漠地转身离去,徐静斐幼小的心灵就好像被撕裂了一样难受。
这场家庭战争,最终以徐悲鸿和孙韵君的“私奔计划”失败而告终,但徐悲鸿和蒋碧薇的感情,却再也回不到从前了。
战火中的畸恋
1934年,蒋碧薇带着孩子回到了国内,但那几年战争爆发,南京城里人心惶惶,整天都有飞机在头顶上盘旋,日子过得可是提心吊胆的。徐悲鸿一心只想着孙韵君,成天不是写情书就是发呆,压根就忘了家里还有个翘首以盼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。
蒋碧薇的心渐渐地凉了下来,这时候一个叫张道藩的男人,走进了她的生活。这个男人也不是无名之辈,而是国民党的高官,早年间就对蒋碧薇一见钟情,可惜当时蒋碧薇眼里只有徐悲鸿,压根就没拿他当回事。
后来张道藩娶了个法国太太,可他心里始终放不下蒋碧薇,一听说她过得不好,立马就抛下家里的“洋媳妇”,跑到蒋碧薇身边嘘寒问暖,照顾她们母子。
孤寂的女人最怕的就是在这个时候有人对自己好。张道藩的出现,无疑是给蒋碧薇枯燥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温暖和慰藉。再加上这人本来就长得一表人才,说话又好听,还特别会哄女人开心,一来二去,蒋碧薇就沦陷了,一头扎进了这温柔的陷阱里,全然忘了自己是有夫之妇。
张道藩对蒋碧薇的爱,简直可以用“疯狂”两个字来形容。他给蒋碧薇取了个昵称叫“雪”,还写了无数封情书,每一封都充满了爱意,恨不得把心都掏出来给她看。
在张道藩的糖衣炮弹下,蒋碧薇彻底迷失了自我。她忘记了道德伦理,也忘记了家庭责任,心甘情愿地成了张道藩见不得光的“地下情人”。
1942年在国外待了几年的徐悲鸿终于回国了,可他万万没想到,等待他的,不是妻子的温柔体贴,而是一纸冰冷的离婚协议书。
看到家里冷冷清清,妻子对自己也异常冷漠,徐悲鸿这才意识到自己做错了,他想要挽回,想要弥补,可一切都已经太迟了。蒋碧薇的心,早就飞到了那个给她温暖和慰藉的男人身边,再也回不来了。
母女决裂
1945年徐悲鸿和蒋碧薇正式离婚,为了弥补自己对妻子的亏欠,徐悲鸿答应了蒋碧薇提出的所有条件,包括支付一笔巨额的赡养费,还要把之前承诺给她的那些画作都给她。
为了凑齐这笔钱,徐悲鸿开始没日没夜地画画,简直就是在拿命换钱,可就算是这样,他也不后悔,因为他觉得这是他欠蒋碧薇的。
另一边离婚后的蒋碧薇并没有过上想象中的幸福生活,张道藩并没有因为她离婚了就给她一个名分,她依旧是那个见不得光的“地下情人”。更让蒋碧薇心寒的是,自己的孩子也不理解她的选择,尤其是女儿徐静斐,对她充满了失望和怨恨。
“你怎么能为了一个男人,放弃自己的家庭,放弃自己的尊严呢?”徐静斐不止一次地质问母亲,可每次得到的都是母亲的沉默或逃避。
在徐静斐看来,母亲太自私了,她只顾着自己所谓的爱情,却从来没想过孩子们的感受。
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,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,张道藩也准备逃往台湾。临行前他找到蒋碧薇,希望她能够和自己一起走。徐静斐跪在母亲面前,苦苦哀求她留下来,但是母亲根本不听,最后抛弃她去到了台湾。
看着母亲离去的背影,徐静斐的心如刀绞,她恨母亲的绝情,也恨自己无力改变这一切。那一刻,她决定与这些断绝关系,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。
她考入了金陵女子大学,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,在新思想的指引下,徐静斐找到了人生的方向,她投身革命,在解放区开始了新的生活。两年后,徐静斐和志同道合的革命青年黎洪模喜结连理,过上了简单而幸福的生活。
远在北京的徐悲鸿,得知女儿的消息后,感到非常欣慰。他多次写信给女儿,鼓励她好好学习,将来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。只是命运弄人,就在徐静斐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,却接到了父亲病重的消息。更让她心痛的是,还没等她赶到父亲身边,徐悲鸿就因病去世了,年仅58岁。
徐静斐抱着父亲的遗物,痛哭流涕。她恨自己没能早点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,也更加珍惜父亲留给自己的每一封信,每一句教诲。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,徐静斐决定放弃现在安逸的生活,她要像父亲一样,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去报效祖国。
她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工作,考入了安徽农学院,开始学习农业知识。毕业后,她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,把自己的一腔热血都投入到祖国的教育事业中。
多年后,徐静斐成为安徽农学院的教授,为国家的蚕桑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而远在台湾的蒋碧薇,在经历了多年的颠沛流离后,最终在孤独和悔恨中离世。陪伴她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,只有墙上那幅徐悲鸿为她创作的《琴课》,画中的她,依旧是那个年轻貌美、充满才情的女子,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他们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。
徐静斐用一生治愈童年的伤痛,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中,逐渐理解了父母的选择。她更是把对父母的爱都融入了自己的作品中,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2019年11月26日,徐静斐走完了自己的一生,90年的风风雨雨,此刻都归于尘土,再也没有了怨和恨。
结语
父母破碎的婚姻,是她心中永远的痛,而她与母亲的爱恨纠葛,也让人唏嘘不已。但好在徐静斐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,在艺术和事业中实现了自我价值。
也许,原生家庭的伤痛,会伴随人的一生,但如何治愈伤痛,却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。徐静斐用自己的方式,给出了答案。